他们是从泥巴地里挖星星的人
发布时间:2022-09-09发布部门:中国青年报浏览统计:
土地里孕育着希望。相信这一点的不只是农民。
当一位乡村教师选择留在晚上有蛇爬进来的校园里时,他相信这一点。一位年轻人到金沙江畔一个只有溜索和外界相连的村子里当代课老师时,他相信这一点。
在湖南长沙最西部的山区宁乡市龙田镇,有一位女教师相信这一点,所以她得知46人的班级中有6人辍学,还有20人想要辍学后,就想尽办法把他们全部找回来。她开着一辆手动挡的车去家访,5年车胎换了8个、补了19次,车身刮伤21次。
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界首镇,还有一位女教师也相信这一点,所以她为无法上学的特殊儿童上门送教,7年走了两万公里。走的多是山路,不安全,父亲就和她一起去。
还有人因为相信这一点,所以每周五放学后,都会到大山深处孩子们的家里走访。班里的孩子不在一个村子,回来的时候,这位“大白天路过一个坟堆都要心跳加速”的老师,要打着手电筒走山路回来。
今年5月4日,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想集团、联想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2022“美丽青年乡村教师”寻访活动,经广泛发动,活动共收到3262份报名表,这些报名表里,重复着对这种希望的信念。在全国数百万的乡村教师中,也能听到这种信念的回响。
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年轻人说,自己走出农村去上大学时,就想好了以后要创办一家公司或在大城市找一份高薪工作。他曾在心里千百次告诉自己不要回到农村去,但当他来到一所乡村学校的门口,看着校园里唯一一栋教学楼,看到学校里学生玩闹的场景,就想到自己漫山遍野捉迷藏的童年生活,于是决定留下了,“帮助曾经的自己”。
还有一位85后,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妹妹留守在家。逢年过节,姐妹俩就坐在村口,盼望看到夜色下归家的父母。毕业后,她选择到了皖鄂交界处的一所小学当老师,这里有600多名学生,400多名留守儿童。她说:“要好好对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搭建一个温暖的家。”
202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乡村教师有过乡村经历,八成以上乡村教师来自本校附近及所在城乡。他们走回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去。
这次寻访活动有一个口号,“寻找100位青年‘张桂梅’”。作为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创办者,张桂梅把2000多名女生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的山区,送进大学。她相信,“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不应该有一个孩子被落下,无论他身在城市还是农村。这些乡村教师相信这一点。
作为乡村教师,他们会遇到坑坑洼洼的操场、挡不住严寒的铁皮房、随时可能停水停电的校舍。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说,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年轻老师适应农村生活,尤其是城市来的老师,“他们没有见过烧木柴的灶,很不习惯突然停电和夜晚一片黑暗的街道,叫不来外卖,也喊不到网约车……”
但这些都还是第一关。对他们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而变得内向、沉溺游戏的孩子,是听不懂课在班上号啕大哭的聋哑儿童……
他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坚持拉住每一个孩子。一位年轻人在成为乡村教师的第一年,所带的班级在期末考试全镇评比中,语文成绩仍是倒数第一,但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12分,英语成绩则从倒数第一名变成了倒数第二名。他知道这样的成绩会让别人笑话,但他真心为孩子们感到高兴。
去乡村学校的路不好走,有人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有人还要徒步穿过一片玉米地,下雨时经常就是一腿泥。他们站在泥巴地里,却永远盯着孩子眼里的星光。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些星光飞得更高更远。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清水河镇的一位老师,小时候去参加赛马节,看到有人和外国人交谈时“惊呆了”。他大学时报了英语专业,现在要把更多知识带给家乡的孩子。“即使孩子们一辈子都在牦牛背上度过,学会一门外语,心中的世界也会宽广一点”。
有老师为学生自费买来电钢琴,有老师把只会画白云、大树、房屋的孩子送进县里、州里、省里的比赛,还拿了名次。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的一位老师,把科技馆带进了乡村学校,这里有VR、编程体验项目。
一位语文老师说,自己不喜欢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歌颂老师。因为他觉得教育不是枯竭自己成全别人,而一个灵魂去丰盈另一个灵魂。
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他们也丰富着学生的生活。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有月光皎洁,也有星光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