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外语学院举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翻译教育与国际传播”讲座

时间:2024-04-11 15:49:31 来源: 作者: 点击:

为促进我院全体师生对于人工智能时代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路径的认识和进一步思考,4月10日晚上7点,山东大学郑春光副教授就“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翻译教育与国际传播”这一主题,进行了线上讲座。

郑老师先以《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星期五(Friday)”引出主题,指出近年来飞速发展起来的人工智能就像“星期五”,是一个富有生命力、力量强大的新生体;郑老师讲到,1982年美国《时代周刊》(Time)就将个人电脑评选为年度人物,人工智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我们逐渐从单兵作战变成现在人机协作的大兵团作战;AI技术飞速发展:2018年新华社推出全球首位全仿真智能AI主持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AI合成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等。人工智能技术实在发展迅猛。

郑老师接着讲到,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翻译的生产模式,翻译模式已由译+审+校(TEP)变为了AI+PE,应用的方面涵盖了实时字幕、人工智能配音、机器口译等;用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翻译业务的在营企业地区分布情况、翻译企业对大规模技术的接受度、翻译企业对译员使用CAT软件/系统的要求以及“翻译技术应用”被纳入课程教学检验内容等多份图表,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能已渗透进了翻译教育的方方面面。

郑老师指出,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使用工具,表示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郑老师以三字经和诗歌的外译、山东大学以八国语言创作的校歌宣传片、著名英国籍汉学家翟理思以及法国籍犹太汉学家儒莲的事迹为例,指出,想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要培养中国本土人才,更要培养更多的“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人才。

郑老师接着从学科建设、专业开设、专业实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为我们讲述了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概况,旨在给我院的学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最后郑老师就”基本扎实,项目管理,外事礼仪和人机共生”四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建议,他强调要夯实基本功,优化翻译专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学生外事礼仪素质,学会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自身水平。

讲座结束,同学们纷纷向郑老师“求经”,郑老师一一耐心解答大家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们收获颇丰;最后,李永兰老师就学生培养问题以及专业实践机构的合作问题与郑老师进行了交流。全体师生向郑老师表达了感谢,此次线上讲座活动至此圆满落幕。(文:胡菁菁 |图:李学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