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第06期(总第227期) 刊出日期:2023-11-15 上一期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金融经济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沪深港通"开通的证据
    胡海峰, 窦斌
    2023 (06): 1-10.
    摘要( 267) PDF(1370KB) ( 235)
    现有文献对"沪深港通"政策影响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将其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建立联系。本文关注以"沪深港通"启动为标志的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提出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的竞争性假说,并进行了PSM-DID检验,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金融投资比重,呈现显著的"去金融化"效应;二是对于非制造业的企业、国有企业、高透明度及高外部融资依赖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促使这类企业的金融投资比重更大幅度削减;三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在降低企业金融投资比重的同时,增大了其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上述结论为推动资本市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哪些行业承载来自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更多的风险溢出
    宋加山, 魏思峣, 蒋坤良
    2023 (06): 11-21.
    摘要( 222) PDF(2573KB) ( 154)
    自2018年建立以来,上海原油期货市场与我国股市风险波动的联动愈发明显。不同于以往更关注整体股市的研究,本文从行业维度出发,探究上海原油期货市场对我国各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选取2019年9月1日到2022年9月1日期间上海证券市场十个一级行业指数的5分钟收益率数据,引入GAS模型弥补GARCH类模型的不足,并建立MIDAS-Copula-CoVaR模型对各行业的条件风险以及承载的风险溢出强度进行度量。结果表明:第一,含有MIDAS结构的Copula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充分说明纳入高频数据的重要性。第二,上海原油期货市场风险条件下各行业的上行风险明显大于下行风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对称性,说明各行业风险对油价上涨更敏感。第三,分行业看,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对能源行业影响最大、公用行业影响最小,价格上涨对医药行业影响最大、金融行业影响最小。第四,相较于正常情况,极端上行风险对医药行业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对消费行业最小,极端下行风险对可选行业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对金融行业最小。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银行流动性创造与系统性风险——基于同业视角的研究
    周晔, 陈珏津
    2023 (06): 22-32.
    摘要( 246) PDF(1301KB) ( 272)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在现有研究关于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创造拆分成同业和非同业两个部分,补充了流动性创造结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创造较多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较大。从结构来看,流动性创造的系统性风险效应基本来源于同业流动性创造。影响机制表现为流动性创造加剧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同业流动性创造会同时增加银行的个体风险与系统关联度。基于2017年流动性创造骤减典型事实的分析发现,强监管政策能够抑制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创造,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研究还发现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参与程度较高和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当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动荡时,该效应相应增强;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能够缓解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工商管理
    中国农业保险政策演进研究——基于文本分析法
    谷政, 王素芹
    2023 (06): 33-43.
    摘要( 235) PDF(2730KB) ( 19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经历了恢复试办、停滞萎缩、探索与拓展及完善提质四个阶段。当前,学术界对农业保险政策演进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定性研究,缺乏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的实证研究。较之以往的不同,以政策演进为研究切入点,梳理1982~2021年有关农业保险的政策文件,基于文本分析法,运用GooSeeker及共词分析对785份地方政策文件进行文本挖掘并采用Gephi实现挖掘结果的可视化。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保险政策演进的内在逻辑表现为:政策变迁模式由政府强制主导过渡到多元协同;政策定位逐步呈现强回应性特征;政策工具逐渐从单一到多元化;政策导向从扩大覆盖面到高质量发展。据此可立足农业、农村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治理体系重构的关键时期,提出强化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完善农业保险的系统性顶层设计、加快政策创新与协作步伐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集中管理体制的制度优势与风险防范——基于政府工程的研究
    丁煌, 李呈阳
    2023 (06): 44-50.
    摘要( 192) PDF(1261KB) ( 164)
    我国比较典型的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有分散管理体制、市场化代建体制及集中管理体制。近年来,集中管理体制在各地的广泛实践引起了学界较多讨论,但这些研究很少对集中管理体制的运作细节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优势和风险。通过对集中管理体制运作实际的深入分析,指出:相较于分散管理体制和市场化代建体制,集中管理体制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但也面临着廉政风险防控、建设与需求脱节、人员编制刚性和激励不足的风险。因此,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制度优势,防范潜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亲环境购买行为溢出效应与内在机制研究——基于个人价值观、态度及认知的影响分析
    王建华, 周瑾, 马玲
    2023 (06): 51-60.
    摘要( 179) PDF(1271KB) ( 137)
    在多重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模式下,促进公众采取亲环境行为是有效提高当前环境治理效率的方式。基于溢出效应理论,以苏皖两省839份消费者样本数据为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实证探究消费者亲环境购买行为对其他亲环境行为的溢出效应,运用Ologit和CMA模型进一步挖掘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权威从众价值观、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购买认知显著影响消费者的亲环境购买行为;亲环境购买行为对社会环保主义和环保媒介使用行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但对物品回收行为没有显著的行为溢出;进一步的内在机理分析得出,环境自我认同在亲环境购买行为正向溢出效应中发挥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新发展格局下的人力资本投资——基于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研究
    杨洁, 高荣蔓
    2023 (06): 61-69.
    摘要( 157) PDF(1276KB) ( 131)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并促进经济增长。探究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然而现有研究忽视了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影响。为了揭示各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贵州省五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差异性影响,发现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迁移、培训、教育、科研、卫生人力资本投资。研究结果丰富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提高相关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效能,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微观企业的就业影响:总量、来源与异质性研究
    叶祥松, 黎美玲, 潘丽群
    2023 (06): 70-79.
    摘要( 213) PDF(1330KB) ( 167)
    现有关于人工智能对我国微观企业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采用行业数据,侧重分析人工智能对行业层面就业总量的影响,忽视了微观企业使用机器人将会产生显著的行业影响,没有深入分析机器人使用对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影响,更没有进一步直接对微观企业的就业变动、就业创造和就业消失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通过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可实证分析机器人对中国微观企业在总量上、异质性上以及增量上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量上,机器人显著降低了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数量,机器人投入每增加1%,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下降1.41%。异质性上,机器人对非国有企业的冲击效应更大;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影响逐渐减弱。增量上,机器人既能够创造就业也能够消灭就业,但显著表现为就业消失效应,并且这种就业消失效应主要出现在退出企业而非存续企业。此结论对于我国技术进步方向和方式、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以及就业保障实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缩小了行业工资差距吗——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
    张晶, 金波
    2023 (06): 80-89.
    摘要( 196) PDF(1297KB) ( 109)
    厘清数字经济优化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行业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处理产业结构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的研究,将数字经济、产业-就业结构、行业工资差距纳入同一个框架,从产业-就业结构偏差的视角切入,对数字经济与行业工资差距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制以及溢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行业工资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通过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纠正产业-就业结构偏差而缩小行业工资差距。同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直接证实了数字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同时缩小本地及其邻近城市的行业工资差距。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贫困与发展
    易地搬迁政策何以影响农村妇女脱贫与发展——基于可行能力视角的调研与分析
    高博发, 李聪, 李树茁, 王昕红
    2023 (06): 90-99.
    摘要( 165) PDF(1262KB) ( 122)
    在脱贫攻坚目标顺利完成的背景下,亟待超越减贫的视角,从全面发展的层面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易地搬迁政策对妇女群体的影响。以往与易地搬迁相关的研究更多采用定量方法分析政策减贫效应和作用机制,较少从定性分析出发。基于此,基于对陕西、贵州等省份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实地调研与访谈,从以往研究较少涉及的可行能力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易地搬迁政策影响农村妇女脱贫与发现的路径与机理,以期厘清政策对妇女群体的作用逻辑。研究发现,易地搬迁后妇女能够实现脱贫与发展主要是家庭生计压力下妇女主动参与和后续帮扶措施所形成的"拉力",与男性外出务工后妇女被动成为家庭与社区建设主体所形成的"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易地搬迁政策对妇女脱贫与发展的作用路径包括外在条件与内在潜质两条路径,其中外在条件包括功能保障和发展赋权两个维度,内在潜质包括能力建设和意识塑造两个维度;在易地搬迁政策作用下会对妇女个体和家庭产生双重影响。此结论可对公共政策与妇女发展研究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合作社对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准实验研究
    汪三贵, 郭建兵, 李梦思
    2023 (06): 100-109.
    摘要( 203) PDF(1341KB) ( 168)
    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基于乌蒙山和六盘山片区产业扶贫试点准实验研究项目,利用3省7县807户两期微观农户面板数据,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了产业扶贫合作社对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扶贫合作社对农户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健性分析和安慰剂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扶贫合作社对土地经营规模大、家庭农业劳动少、户主年龄高和非建档立卡户样本群体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扶贫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户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发现,产业扶贫合作社能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基于以上结论,在乡村振兴阶段应继续扶持产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注重关注产业合作社对不同农户的异质性影响,提升产业合作社技术培训的供给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带动农户增收。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