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3年第05期(总第226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上一期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宏观经济
    基于高水平开放推动中国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
    于荣光, 王宏伟
    2023 (05): 1-11.
    摘要( 415) PDF(1926KB) ( 398)
    推进高水平开放是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考察中国已实施的区域贸易协定是否显著提升了中国服务贸易水平,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协定文本构建了行业层面的市场准入指标,以解决以往研究不区分行业开放差异导致的测度偏误问题,并且利用OECD-TIVA数据库行业贸易数据检验了市场准入、协定深度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准入及区域服务贸易协定深度对服务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方面,区域服务贸易协定的阶段效应逐步显现随后减弱,显著促进了中国向发达经济体的服务贸易进口以及中国向发展中经济体服务贸易出口,对开放水平大幅提升的行业促进作用更显著。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基于DMA-TVP-FAVAR模型和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吕政, 刘丽萍
    2023 (05): 12-21.
    摘要( 291) PDF(7610KB) ( 521)
    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识别该风险对货币政策操作效果的影响,对于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创新性地应用DMA-TVP-FAVAR模型从动态视角搭建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借助MS-VAR模型评估金融风险对价格型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货币市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防范金融风险离不开货币市场平稳运行,银行业、股票市场、房地产业、外汇市场在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中虽占比有限,但相对重要性上升。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区制特征,并且维持高风险区制的持续性更强。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作用下,价格型工具的操作效果呈现非对称性,金融风险的存在大幅削弱了货币政策有效性,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中央银行有必要加大货币政策操作力度。研究工作有助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应对机制。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技术还是制度: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合作瓶颈约束及路径创新
    伍文中, 李静
    2023 (05): 22-30.
    摘要( 285) PDF(1301KB) ( 282)
    公共服务合作有利于提高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福利,有利于大湾区持续高质量发展。由于技术及制度原因,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合作仍存障碍,迟滞了大湾区一体化深度发展进程。研究发现,导致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合作不足,既有制度方面的无形约束,也有技术方面的有形约束,其中制度创新不足是根源。粤港澳大湾区应以创新公共服务合作机制为突破口,提高湾区内公共治理的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夯实国家认同的公共价值、完善配套制度对接、建立公共服务民主决策机制、统一公共服务合作技术标准、优化公共服务合作技术手段等方面。研究成果的边际贡献在于同时将制度和技术置于湾区公共服务合作过程中,在制度多样性前提下,解构了技术一体化路径,进而精准性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知识产权保护与偏向性技术进步
    刘钧霆, 董丹丹, 李凯杰
    2023 (05): 31-40.
    摘要( 203) PDF(1431KB) ( 359)
    偏向性技术进步是影响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构建了基于开放贸易框架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理论模型,采用标准供给面系统方法测度了我国各省份的偏向性技术进步程度,并结合我国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丰富了偏向性技术进步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升会促使我国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在采用工具变量法、替换解释变量、Probit面板估计以及采用PSM-DID估计后,结果依旧稳健。(2)知识产权保护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知识产权保护对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在中、西部省份和知识产权保护弱省中更强。(3)从影响机制来看,国际贸易是知识产权保护影响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其中进口贸易起正向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则发挥了负向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数字经济
    企业数字化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巫景飞, 王泽昊, 倪中新
    2023 (05): 41-51.
    摘要( 321) PDF(3015KB) ( 507)
    数字化已成为当下企业最重要的战略,但数字化能否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尚存争议。基于上市公司及其一级控股子公司与数字化相关的无形资产投入、专利、软件著作权数量和年报词频等数据,构建包含投入、成果、关注度三维度的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字化水平。然后,检验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总体数字化水平波动上升,呈现国有企业快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快于其他行业;数字化通过提升企业内部沟通效率、增强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大客户依赖以及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四项机制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非国有性质、强竞争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数字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法定数字货币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货币结构重塑视角
    陈天鑫, 刘孟鑫
    2023 (05): 52-63.
    摘要( 225) PDF(1533KB) ( 400)
    基于货币结构重塑视角,将法定数字货币引入DLM模型,理论证明法定数字货币会通过挤出银行存款引致货币结构重塑效应。进一步实证检验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结构重塑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且影响程度存在银行产权异质性。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货币结构重塑通过提高银行同业负债占比与竞争程度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货币结构重塑—负债结构/银行竞争—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均有效;金融数字化会增强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银行收入多元化会减弱货币结构重塑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用户参与是否促进平台价值创新——基于个体开发者竞争的中介作用
    石磊
    2023 (05): 64-73.
    摘要( 179) PDF(1461KB) ( 196)
    数字平台为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条件,不同开发者之间为了赢得更多的用户参与,不得不展开创新竞争。个体开发者作为数字平台的参与者之一,日益成为功能升级和价值供给的重要力量。目前,学术界对于平台价值创新的探讨多聚焦于组织开发者,较少从个体开发者角度进行研究。以个体开发者的价值供给作为研究对象,从插件更新视角分析用户参与对价值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用户参与有利于数字平台价值创新。在用户参与和价值创新关系之间,个体开发者的同类功能竞争存在遮掩效应,个体开发者的互补功能供给存在中介效应。与同类功能竞争相比,个体开发者进行互补功能供给对于促进数字平台价值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对于平台创新、平台治理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回溯、进展与展望
    荆文君, 池佳林
    2023 (05): 74-81.
    摘要( 383) PDF(1189KB) ( 571)
    数字经济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回溯"数实融合"的理论基础,梳理"数实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当前研究中可能存在着核心概念界定模糊、研究体系不完整、研究与实践接轨不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包括引入"技术-经济"范式界定数字经济概念、关注经典理论在数字经济领域中的应用、重视提炼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中国经验"等。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中的赋权及其可持续效应——以宁波滕头村为例
    邱琳, 向德平
    2023 (05): 82-90.
    摘要( 229) PDF(1323KB) ( 347)
    聚焦"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以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为个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赋权理论视角来系统分析赋权的基础、过程、方式和效应。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赋权的基础是"三农"主体,主体中蕴藏的潜能和优势资源构成内源式赋权的先导性因素;内源式赋权和外源式赋权存在交互协同的辩证关系,能够产生赋权逐层外扩效应和交互可持续效应,实现两者双向互构是有效增强赋权可持续效应的路径;赋权的最佳结果是形成内外可持续效应,其本质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深化和传递。由此,乡村振兴应多维赋权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充分发挥"三农"主体作用,交互运用内源式赋权与外源式赋权等方式,激发其内生动力的持续深化、联动发展和跨主体跨区域传递,进而实现赋权可持续效应,最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绿色发展论坛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供应链碳中和融资策略研究
    邹霞, 冯子洋, 郑月龙, 王琳
    2023 (05): 91-100.
    摘要( 231) PDF(1733KB) ( 309)
    实现碳减排碳中和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供应链是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贡献者,是碳中和的重要载体。将供应链碳中和与供应链融资生产问题相结合,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方法,利用均值-方差理论构建效用函数,在分散与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双方面临不同的资金约束如何选择融资生产策略进行研究,并在内部融资模式下进行契约协调。研究表明:分散决策下制造商采用提前支付的内部融资策略可获得更多利润,零售商参与内部融资可获得竞争优势;在集中决策下供应链各项决策全面优于分散决策;提前支付模式下,两部定价契约可以对风险厌恶型制造商的碳中和供应链进行协调。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来验证结论。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分析
    张琦, 蒋军锋, 贾窦洁
    2023 (05): 101-110.
    摘要( 253) PDF(1357KB) ( 327)
    工业智能化提供的技术优势不仅推动了数据、信息和知识的溢出、共享和重组,还影响了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结构和绿色生态。在推动智能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过程中,政府干预扮演的角色愈加突出,本研究对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地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政府干预正向调节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驱动作用;不同政府干预水平下工业智能化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均质的,随着政府干预水平的提高,工业智能化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呈现"阶段式增强"的特征。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