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第05期(总第208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上一期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宏观经济
    居民杠杆率、阈值与经济增长
    陈蕾, 陈梦
    2020 (05): 1-9.
    摘要( 607) PDF(3565KB) ( 1048)
    基于居民杠杆率快速上涨和"结构性去杠杆"的背景,运用全国2007~2017年相关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和SVAR模型,分析居民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杠杆率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生产总值具有典型的门限影响特征,我国居民杠杆率阈值为0.31。②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其自身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于阈值的时候,居民杠杆率和居民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下降。③居民杠杆率低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负作用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高于阈值的时候,固定资产投资能有效地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④无论居民杠杆率如何取值,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⑤居民杠杆率的增加有利于消费短期增长;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反而会下降。原因在于债务压力的积累抑制了消费,随着消费的减少,非金融企业部门不得不缩减生产,被动去杠杆使得经济增长受到抑制。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贸易成本、技术溢出与环境污染
    何雄浪, 王舒然
    2020 (05): 10-23.
    摘要( 461) PDF(5493KB) ( 915)
    经济地理稳定均衡是由区内外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不再把区域视为没有空间维度的"点",而是认为区内外均存在贸易成本,且技术溢出、环境污染在区内外也有差别。在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本文发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得出的研究结论表明:(1)本地技术溢出效应或跨界环境污染效应的增加,有利于产业的集聚;反之,本地环境污染效应或跨界技术效应的增加,有利于产业的分散布局。区内贸易度的增加,也有利于产业的分散布局。当工业品替代弹性过低或过高时,中心—外围结构都可能是稳定的均衡结构。(2)在一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内,不仅可能出现内部非对称结构为稳定均衡的情形,也可能出现内部非对称结构与中心—外围结构或对称结构与中心—外围结构稳定均衡共存的情形。(3)当贸易自由度较低或较高时,对称结构都可能是稳定均衡结构,甚至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无论贸易自由度如何变动,对称结构均为唯一的稳定均衡结构。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的门槛效应与国别差异——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人均收入的实证
    程成, 周泽奇, 洪铠邦
    2020 (05): 24-33.
    摘要( 517) PDF(1470KB) ( 1014)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金融经济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抑制实体企业“脱实向虚”
    周伯乐, 葛鹏飞, 武宵旭
    2020 (05): 34-45.
    摘要( 519) PDF(2084KB) ( 1259)
    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行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严重阻碍。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脱实向虚"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企业金融化行为,即"一带一路"倡议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不仅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脱实向虚"行为,还能通过提升企业实体利润率降低企业"脱实向虚"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金融资产收益。异质性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脱实向虚"行为,而对外资及其他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特征与逆监管有效性研究
    董石正, 郑建明
    2020 (05): 46-52.
    摘要( 505) PDF(1423KB) ( 1135)
    以2007~2017年381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信贷行为周期性和监管有效性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普遍存在顺周期性,此特征在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间表现更为明显。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效应出现减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逆周期性监管是有效的。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银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不同经济周期下应加强对资本充足率的管制,设定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建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理念。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会计稳健性缓解了盈余惯性吗
    杜妍, 王生年
    2020 (05): 53-63.
    摘要( 529) PDF(1536KB) ( 1097)
    以2005~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可以显著降低盈余惯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在会计稳健性影响盈余惯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和有分析师关注的公司,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考察会计稳健性缓解盈余惯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投资者关注度两条路径缓解了盈余惯性。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工商管理
    家族涉入调节下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
    万里霜
    2020 (05): 64-72.
    摘要( 396) PDF(2955KB) ( 867)
    基于社会资本相关研究的理论分析,重点探讨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联合影响效应,以及这种联合效应是否强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个体效应。鉴于强大的控制联盟(即家族)的存在为组织环境中社会群体之间积极互惠影响创造了条件,还探讨了家族涉入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318份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性社会资本与非家族性社会资本共同对家族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且联合影响效应优于家族性社会资本或非家族性社会资本的单一效应;家族控制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代际参与对家族性社会资本和非家族性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技术导向的中介效应
    黎朝红, 祝志勇
    2020 (05): 73-79.
    摘要( 391) PDF(1091KB) ( 1102)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所处的宏观政策环境和行业环境也趋于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如何理解和运用技术导向型战略以适应竞争环境的动态性已成为企业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基于此,针对环境动态性、技术导向对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问题,将三者纳入统一分析框架,构建技术导向在环境动态性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导向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技术导向对环境动态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组织支持感与员工创造力——相对组织支持感和情感承诺的影响
    黄勇, 杨洁, 胡赛赛
    2020 (05): 80-87.
    摘要( 541) PDF(2497KB) ( 1160)
    从自我提升视角出发,基于社会比较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分析组织支持感影响员工创造力的过程机制,相对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以及情感承诺与创造力之间的曲线关系。基于458份企业员工与主管的配对样本,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组织支持感显著正向调节了组织支持感与情感承诺之间的关系,情感承诺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情感承诺在组织支持感与创造力关系之间起到了瞬时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对组织支持感的影响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的分析,深化了情感承诺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检验。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绿色发展论坛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雾霾治理——基于要素市场扭曲视角的分析
    周杰琦, 刘生龙
    2020 (05): 88-99.
    摘要( 437) PDF(1657KB) ( 1217)
    结合寻租理论与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以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切入点,构建"FDI-要素市场扭曲-雾霾污染"的逻辑框架,基于中国2004~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构造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FDI对雾霾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FDI既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技术溢出(区域内与区域间)、源自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空间溢出发挥治霾效应,又通过要素市场扭曲(区域内与区域间)与经济规模加剧雾霾,最终总体上有利于治霾;(2)为吸引FDI,地方政府在要素市场上存在"逐底竞争",加剧了要素市场扭曲;(3)要素市场扭曲削弱了FDI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与环境技术溢出效应,并刺激其经济增长效应,从而不利于发挥其治霾效应;(4)雾霾污染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与空间溢出效应,并抑制偏好优质环境的FDI的流入。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高铁开通提升了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冉启英, 张晋宁, 杨小东
    2020 (05): 100-110.
    摘要( 886) PDF(1860KB) ( 1913)
    以高铁开通这一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7年中国271个地级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城市绿色发展效率,进而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整体上,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和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动态效应上看,高铁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拉动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机制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凭借创新效应、结构效应与配置效应提升了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其中创新效应发挥的作用最强,而结构效应的影响较弱。(3)异质性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拉动作用在东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更为显著。(4)基于地理距离圈层的扩展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不同圈层内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效应呈"倒U"型变化趋势,且在距中心城市200 km处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相关文章|计量指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