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289-295.
[2] 李兴江,陈怀叶.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扶贫绩效的实证分析——以甘肃省徽县麻安村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8(6):53-56.
[3] 王碧宁.燕山贫困集中区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实证分析——以河北省平泉县为例[J].经济论坛,2016(4):56-60.
[4] 赵光勇,陈邓海.国内"参与式治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4):96-99.
[5] 黄文宇.产业扶贫项目主体行为及其运行机制的优化——基于P县"万亩有机茶园"项目的考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6-61,92.
[6] 纪丽娟,裴蓓.参与式治理视角下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基于陕西LT县的扶贫调研[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3):118-121.
[7] 张卫国,田逸飘,刘明月.特色农业发展的减贫效应——基于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渠道的对比[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6):41-53.
[8] 徐秀英,石道金,李兰英,等.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以浙江台州柑橘产业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6):46-49.
[9] 薛凤蕊,乔光华,姜冬梅.土地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影响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12(5):34-39.
[10] 王芳,陈松,樊红平,等.农户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行为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以河南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7(12):75-79.
[11] 谢向英.福建白茶地理标志品牌结盟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49-54,111.
[12] 庄天慧,陈光燕,蓝红星.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6):138-146.
[13] 帅传敏,巩冰.基于学习和参与行为的扶贫项目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101-107+140.
[14] 李晓曼,曾湘泉.新人力资本理论——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2(11):120-126.
[15] 黄国英,谢宇.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对青年劳动收入回报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7(2):56-64+97.
[16] Heckman, J.J.and Rubinstein, Y.The Importance of Noncognitive Skills:Lessons from the GED Testing[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 91(2):145-149.
[17] Drago, F.Self-esteem and Earnings[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2011, 32(3):480-488.
[18] 周常春,张秀云,张泽辰.扶贫参与主体能力建设对产业扶贫的影响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53-58.
[19] 卢敏,李玉,张俊彪.农民视角的食用菌生产信息获取与相关决策行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0(4):107-113.
[20] 胡振光,向德平.参与式治理视角下产业扶贫的发展瓶颈及完善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4(4):99-107.
[21] 刘林.新疆贫困地区农户参与扶贫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000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13(3):67-73.
[22] Almod, G.A.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
[23] 王彩梅.试论公民参与能力的提高[J].理论导刊,2006(10):60-63.
[24] 胡联,汪三贵.我国建档立卡面临精英俘获的挑战吗?[J].管理世界,2017(1):89-98. |